想要快速了解矿井的构成、各大系统、安全生产情况,怎么办?以往需要矿井各专业大量图纸和规程,甚至需要深入井下实地了解,现在15vip太阳集团官网打造的GIS公共服务平台,融合矿井安全监测、地测防治水、防突、运输等近十个系统后,只需在屏幕前轻轻点击,就能实现煤矿井下及地面一屏尽览,精准感知矿井生产的“心跳”和“脉搏”,矿井“家底子”变得透明,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快捷、精准高效的技术服务。
GIS,即地理信息系统,是具备地理信息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分析、管理、共享等功能的专业软件。它能够将采集的各类地理信息标注在地图上,并根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展示。
图纸共享协同,塑造智能管理新模式
“过去,员工需要手动填写和记录数据信息,如生产量、库存情况、工作进度等,然后将这些信息填写在纸质报表或图纸上进行传递和记录,这种工作模式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、数据分析不准确。”东滩煤矿生产技术部成飞介绍。
现在,平台采用C/S架构,建立了从生产一线到集团总部的纵向业务协同模式,实现煤矿图纸由原来的纸质图纸审批报送,转变为图纸在线电子化审批。所有图纸在线统一管理,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职级配置不同权限,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查阅矿井各专业图纸信息及基础数据,避免了图纸多版本重复绘制,图形和数据不一致、不统一等问题,为加强基础数据管理提供了有力抓手。
“现在我们开启矿图协同管理模式后,打通了多部门、多专业间数据独立、无法共享的壁垒,图纸在科室与区队之间的协同操作查阅,不同用途图纸之间的数据共享更加便捷,制作综合性图纸时一些功能更加简洁易操作,现如今我坐在电脑前就可以查阅这些图纸,实在太方便了。”东滩煤矿地测科李世强说道。
统一数据服务,数据资源成为数据资产
在淮南矿业谢桥煤矿,信息化技术总监张森对GIS一张图感触颇深,“过去,每个煤矿信息化系统会单独采集、管理和存储自己的数据,由于数据格式、结构、精度和更新频率不同,导致数据不一致性和难以整合,同一份数据技术人员往往会在各个系统中重复维护。”
现在,煤矿GIS数据服务共享的信息化体系,通过公共服务数据接口,提供GIS数据与图形应用分析服务,支持集团端及矿端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升级改造,实现煤矿人员定位、辅助运输、地质保障、智能通风、综合信息管控等系统图纸及数据的及时同步自动更新,根据实时精准定位数据自动动态更新煤矿采掘工程图形。
“现在,只需要在GIS平台中完成基础图纸和数据的录入,一键提交,打开相关系统,基础数据和图纸自动同步刷新,大大减少了我们工作量!与应用系统数据融合后,可在GIS图纸上实时查看煤炭产量、掘进进尺等数据,科学分析对比。”张森欣喜说道。
平台专精于煤矿智能化的统一基础数据和图形平台底座,各专业根据需求调用,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应用场景。如“工程地质观测资料管理”的拓展应用,提高了科室与区队技术人员的协同工作效率。
在集团层面,管理者可随时调取查阅任意权属矿井的最新图纸和历史资料,及时掌握煤矿生产现状,为提升集团整体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奠定数据和平台基础,同时为集团各专业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提供图纸数据和GIS功能服务,如“煤矿冲击地压大数据分析平台”,直接从GIS平台获取矿井采掘工作面基础信息和相关图形数据,实现对微震大能量事件及隐蔽致灾因素的拓展应用与管理。
高精度地质模型,让智能开采“可视化”
通过GIS平台基础图形服务,结合工作面素描、顺槽素描、等值线、地质构造等地测数据,快速构建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。以地质模型、设备极限范围、惯导电液控实际截割数据为基础,构建工作面规划截割数字模型,为工作面数字孪生和规划截割开采应用提供数据和图形服务。
“GIS平台为数字孪生系统、生产动态系统、人员定位等系统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,解决了矿山各专业系统基础数据不同步、不同源问题,煤矿智能开采像打通‘任督二脉’,变得‘聪明’起来。”杨村煤矿副矿长张建鹏介绍。
目前,GIS公共服务平台在山东能源集团74对矿井全面推广使用,建立了集团统一图纸数据管理系统,形成了图纸数据绘制、采集、上报、管理及使用的标准流程,实现了全集团矿山图纸及各专业数据的统一采集、管理及应用,减少相关系统功能的重复建设与多系统底图数据重复维护工作量,形成煤矿生产和安全状况的“电子沙盘”。
下一步,15vip太阳集团官网将基于数字孪生可视化环境和高精度地质模型,持续提升煤矿智能化兼容系统机制、标准化规范化的GIS软件系统和煤矿统一基础数据库,实现能源企业技术资源集成共享协同,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空间分享位置服务及准确有效的基础数据,提升煤矿智能化和安全水平。